打出减负稳岗“组合拳”,为企业“降压”“供氧”“输血”,让企业生产有底气、让群众就业有保障。
“通过政府举办的‘云招聘’,我成为吉利汽车的一员。在家门口上班,也有了稳定收入。” 6月15日上午,在山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OK检测线外围,一名新入职的榆次籍员工边看边学,认真钻研。
“疫情之下,我们和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一样,面临着不小的难题。零部件到货困难、工人无法返岗上班,整车生产形势严峻。”该公司董事长刘玉东介绍,针对企业面临的急难愁盼,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出台“助企纾困15条”、稳岗稳就业等一系列惠企政策、举措,倾力为企业纾困解难。在多方支持下,公司整车生产线很快便恢复到整车运行水平。
为新员工就业“牵线”的,就是“直播带‘岗’晋中云招聘——太谷专场”线上招聘活动。这是我市近年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、影响力最大的一次“直播带岗”活动,参与招聘的除了吉利汽车,还有天美杉杉奥特莱斯、鑫炳记以及山西智慧城、山西智创城NO.4园区企业等60余家优质企业,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。
组织各类招聘会78场次,组织用人单位1500余家次,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;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.41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.44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.09万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1.66万人,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;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43.6万元,带动就业1087人…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一组数据(1-4月),是我市落实助企纾困举措、助推创业就业的生动注解。
面对疫情的持续冲击,全市人社系统一方面通过现场招聘、直播带岗、网络招聘等形式多渠道开展招聘活动,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“降、缓、返、补、创”政策、积极优化创业服务手段,给予企业“真金白银”的扶持。
“帮助企业纾困稳岗,我们严格落实国家、省、市各项政策。除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,还有退减税、社保费阶段性减缓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、就业补贴等政策”,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二级主任科员史伟介绍,全市人社系统组织干部职工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高校、进农村,宣传稳岗稳就业政策、开通绿色通道、上门提供服务,确保扶持政策直达企业、落实见效。
市委市政府、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助企纾困,企业充分发挥就业“蓄水池”的作用,不减员、不降薪,拓展渠道“招兵买马”,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、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。
“企业再难,也不能把风险分担给员工。疫情中,我们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位,不降薪、不裁员。目前公司生产已由单班变为双班,增加就业岗位871个。”刘玉东介绍,今年1至4月,公司累计入职人员827名,其中实习生447人、正式工380人。
“引进来”,还要“用得好”“留得住”。高素质人才,是企业发展的未来。山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搭建培养平台,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激励培养青年工匠队伍;开展现代学徒制“厂中校”实训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项目,与合作院校共建人才就业平台,目前已从83所院校引进技能人才998人(次)。
“多数学生成为公司员工、技术骨干和班组干部”,刘玉东介绍,“厂中校”项目实现企业、学校和产业工人“三方受益”。不仅如此,针对山西籍毕业生及山西省内高校毕业生,公司专门建立了涵盖200名本专科人才的“蓄水池”,提前锁定就业岗位、吸收优秀毕业生入职,为山西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。